
新湖南客戶端7月3日訊(通訊員 劉聯波)連日來,在東安縣井頭圩鎮古樓蘭家村的蜜香臍橙產業示范園內,砍青后平整一新的山地上,每天都有30多名村民在合作社的統一安排下,開展蜜香臍橙果苗種植。一棵棵臍橙苗根植沃土、昂揚生長,整個示范園內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。
東安縣古樓蘭家村的蜜香臍橙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9月,著力構建一個集生產、儲運、加工、銷售、物流為一體的現代特色農業基地。基地核心區面積5000畝,分三期實施,采取“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。當地貧困戶可在產業項目中獲取四項收益:第一,基地將流轉土地5000多畝,貧困戶可依據被流轉土地面積獲得流轉金;第二,在產業發展過程中,基地可提供固定和臨時用工崗位,解決貧困戶就業難題;第三,采取直接幫扶的方式,給該村的88戶貧困戶,每戶發放5株優質果苗;第四,基地產生效益后,可給當地貧困戶按比例提供項目分紅。
該基地還分別與鹿馬橋鎮興隆村、蘇家嶺村和大廟口鎮紫云村三個深度貧困村,建立和完善了產業發展、入股分紅等與貧困戶利益相關的聯結機制,通過“戶幫戶、親幫親”,充分發揮產業幫扶作用,幫助當地的貧困邊緣戶、脫貧監測戶和未脫貧戶增加家庭收入。井頭圩鎮古樓蘭家村村支書蘭建華告訴筆者:“按照協議,三年試掛果,到第四年投產,基地可以幫助每戶貧困戶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,基地所在村集體年均可增收10萬元。”
去年以來,東安縣以“資源變資產,資金變股金,農民變股民”的“三變改革”為契機,堅持把“三變改革”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,按照“龍頭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積極動員貧困群眾以勞動力或土地入股,推進產業基地建設,有效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。大廟口鎮韭菜村先行先試,不僅使該村的楠竹加工廠“火”了起來,還推動了生姜、物流等其他產業發展,也讓貧困戶的思想發生了大變化,不少人在企業、廠區、扶貧車間、公益性崗位實現了家門口就業,部分貧困戶每個月都有2000到3000元的固定收入。
目前,東安縣花橋鎮劉陽村、南橋鎮曹木村、石期市鎮竹洲村、川巖鄉榴星村、鹿馬橋鎮天堂村等,紛紛結合當地實際發展扶貧產業,全縣扶貧產業已呈遍地開花之勢。全縣建設扶貧產業基地、扶貧車間40多個,總產值過3億元,扶貧產業發展紅利惠及近3萬人。
責編:張鈺茜
來源:東安縣融媒體中心
下載APP